第一章 开山第一案:迷情追溯
“在这起案子中,你虽然是受害人,但你也有责任。你的感情不能不设防啊,不设防就会被人利用。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当初有一点警惕性,也不至于被骗得这样惨,让老婆、孩子都跟着受害。幸亏你有一个聪明理智的妻子,如果你的妻子蛮横无理,为这件事跟你闹起来,恐怕你就要妻离子散了。”
1993年7月,拿到合法的营业执照,借到了办公用的两间房子。集资买了一辆吉普车以及其它一些简单的办公设备,我的克顿侦探所就算正式开张了。
刚一开张,前来委托我们调查各类案件的委托人、委托单位就有很多。加上应接不暇的媒体采访,工作真可谓千头万绪。
可是,面对那么多信任和渴望的目光,我总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一种感叹。真是想要求雨就来云,就在这个时候,同时来了6名中国刑警学院的大学生,可真是为我救了急。应该说他们既是我带过的第一批学生,又是我当时办案的得力助手。更值得一提的是我在公安工作时的一位前任局长给我介绍来了一位女搭档。记得他刚一走进侦探所,几句寒暄后,便开门见山:“‘亨特’,我给你找来个‘麦考’,只是老了点,但你可不要小瞧她,在咱们市公安局她可是个出了名的女刑侦。”
第二天,这个“麦考”就报道上班了,她叫苏琼,刚到50岁就从警校副校长的位置上提前退了下来。她60年代参加公安工作,做过刑警,当过预审科长,户政处副处长,授衔时是一级警督,虽是女流之辈,但在公安工作中,她可是功勋卓著。站在我面前的苏琼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她身材比较高,透着中年女性的丰满和成熟,谈话中更显露出她那特有的精明干练。记得当时她对我说,她并没有退休的感觉,她是来迎接新的挑战的。是啊,她是来帮我开辟一条路,撑起一片天的!
很快,我们便迎来了开山第一案,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又近乎于刑事犯罪的案子,由于其中夹杂着一番感情色彩,案件就显得扑朔迷离、充满神奇了。事后,《沈阳广播电视报》对本案的报道,就以《迷失在情感编织的沼泽地》为题。
这起案件的委托人叫王雅兰,她是从《早安,沈阳》的电视新闻中看到克顿侦探所成立的消息的。她说看完早间新闻她一下子茅塞顿开,似乎一切窘困和痛苦的感觉全部消失了,于是便找到了我们。由于我的热情接待,她来时尚不舒展的面孔开始浮现出了笑容,接着她详细的向我讲述了她的家庭遇到的麻烦事。
她告诉我说,她是一所中学的教师,她和丈夫郭永波结婚十几年了,并且有个刚刚读中学的女儿,夫妻间感情一直很好。几年前,能干的郭永波建起了自己的私营新型建材公司,公司生意红火,因此也赚了不少的钱。她说,他们这个家庭是亲朋好友无不称道的美满幸福家庭。可是近两年多,一块阴云一直密布在他们这个家庭的上空,在痛苦的折磨中,丈夫对公司无心经营,他们的婚姻关系也日趋紧张……
为什么平静的生活又会平添一番波澜呢?看来她是来求助私人侦探解迷的。于是我和我的搭档苏琼大姐就唱起了这台戏。
(郭永波当年在下乡插队时与同为知青的张巧珍恋爱并长期保持男女关系,后落实政策回城,二人秘密同居,致使张巧珍怀孕。张巧珍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做了人流手术并与郭永波分手。到1991年2月,张巧珍找到已经成为老板的郭永波,告诉他当年的孩子没有被打胎,而是秘密生下来后送给他人收养,现在已经十几岁了。张巧珍以孩子念书、生病等理由先后多次向郭永波索取钱财,又以种种借口阻止郭与“儿子”见面,害得郭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心神不宁。王雅兰获知此事,一番吵闹后也原谅了丈夫郭永波,并表示愿意接纳这个“儿子”,但对张巧珍的种种表现产生了怀疑:这个“儿子”是否真实存在?)
……
王雅兰下决心要揭开孩子这个迷,处理好自己的家庭问题。王雅兰带着家庭问题的疑窦投诉咨询于司法机关,可得到的答复是公、检、法、司等部门,并不受理这样的案件。一连许多天,王雅兰都是在愁惘中度过的。早间新闻关于克顿侦探所的报道打开了她心灵的那扇窗,这才使她坐在了我的面前。
听完委托人的叙述,我当即十分自信的对她说:“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并不难查,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不会超过20天,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她听后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你们可算帮了我大忙了!”随即她松了一口气叹到:“你们可不知道啊,自从有了这件事,我们家庭的上空像蒙上了一块阴云。我丈夫对自己的生意开始冷漠,我们夫妻间的感情也深受影响。搞清楚了,我们就再也不受这无形的折磨了。”我们的调查意项已经敲定,于是我让她填写了一份委托调查合同书,并要求她将能提供的线索依据列在合同上,然后我又请她写了一份情况介绍。办完了手续,我要求她把那孩子的来信、录音、照片等相关资料尽快提供给我们以便尽快开展工作。
王雅兰临走时又提出一个要求说:“你们在调查的时候,最好不要惊动张巧珍,也先不要让我丈夫知道,以免影响我们夫妻的感情。”
我当即表示,这一点请她放心。
晚上九点,克顿侦探所办公室仍是灯火通明。苏琼大姐和我伏案仔细审阅分析着委托人送来的那些资料。
我拿起两张照片,发现李岩的眉眼还真是挺像郭永波的,于是我对苏琼说:“难怪郭永波对这个孩子坚信不疑。”“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确定他们是父子。”她回答着对我说。
我们仔细阅读了那些信件,信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浓浓的父子之情,但是行文中总有成年人的理性和矫情。我们又听了几遍录音带,也觉得不太真实,有一种难以言说的伪装。经过我们的共同分析,初步断定这很可能是一起利用亲情关系来诈骗钱财的案件,被害人郭永波已经陷入情感编织的沼泽地。我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
苏大姐说我的断言还为时过早。总之,我很兴奋,因为这起离奇的案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下令苏大姐按照我们共同制定的调查工作方案,立即写出调查提纲,以便我们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苏琼带着刑警学院来实习的两名大学生,我要求他们三天之内查到那个孩子的出生证明。两个小伙子在我面前就像听到了冲锋号的战士一样兴奋,他们对我说:“孟探长,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三天后,苏琼他们回来向我汇报说:“他们几乎跑遍了沈城的各个大小医院,查阅了许多妇科档案,但结果让他们失望,根本就没有发现张巧珍的名字。”
线索中断了,大家一筹莫展,这时苏琼打破沉默对我说:“孟探长,要不然我去一趟大庆吧!”她说:“虽然委托人已经去过大庆,但他们的查找形式是简单直白的,我们此行仍可根据委托人提供的线索,特别是收养人的一些情况展开调查,而且大庆市公安局我还有几个老朋友,可以让他们配合一下,我去大庆是落实性的调查,我们何必走这么多弯路呢?”两个小伙子当即表示赞同。
听完苏琼的建议我想了想说:“你们到大庆调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找不到叫李岩的孩子,这并不能证明郭永波的儿子李岩是不存在的;另一种可能是找到了叫李岩的孩子,这同样不能证明,他就是郭永波的儿子。因为张巧珍怀孕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本案的关键是张巧珍14年前到医院生孩子的分娩病历,这是本案最重要的一个证据,我们要全力以赴查到这个证据。我们一定要搞清楚,14年前,也就是1977年,张巧珍到底是做了中期引产,还是生下了这个孩子?如果是正常分娩,这个孩子生下来之后,是活着还是死了?”实习的李悦非常聪明,他马上说:“所长,我明白了,我们现在急于找到叫李岩的孩子,是本未倒置,我们应该从头查起。”
按照我的部署,苏琼大姐根据委托人提供的线索,很快就在医大二院妇产科查到了一个叫张玉珍的产妇名字。她核计着:会不会是当年的分娩医生把中间的一个字写错了?她已通过市公安局户政处卡片室,调出二个相同的名字,有没有希望就待核实一下了。听后,我决定立即开车拉着苏琼大姐去东陵、大东两个区的两个不同地点核实这一情况。但最终的结果却又一次让大家失望。这两个人不但与当事人的名字相差一字,而且更没有非婚生子的经历。
这种结局出乎我的意料,我一开始以为,张巧珍这个名字比较普通,可能会有重名的,那就只能根据张巧珍的自然情况,到派出所核实。可现在,我们根本就查不到张巧珍的名字,怎么办呢?
两个小伙子猜测说:“是不是她根本就没去医院?”
我说:“不可能,不论是引产,还是正常生孩子,她都得去医院。”
小杨和大李子都是7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对过去的年代不了解,那是一个完全封闭的年代,一个大姑娘,没有结婚,就怀了孩子,不论是做流产,还是正常生产,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医院对产妇的要求十分严格,要看结婚证,还要丈夫到医院签字。想到这,我的眼前豁然开朗,我说:“医院不可能有张巧珍的病历,因为她没有完备合法的手续,她只能通过关系住进医院,采取冒名顶替的办法生下孩子。所以,你们要马上调查张巧珍的社会关系,尤其要注意,看她没有没亲戚在医院工作。”
我们的调查工作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可就在接受这起案件的第五天早上,我刚一上班,委托人王雅兰就来找我。她对我说:“孟探长,我不办了,如果再猜疑下去我的良心会受到谴责的,前天那个叫李岩的孩子给我丈夫打来电话啦。他爸爸、爸爸叫得非常亲,并说他不恨爸爸,永远爱他这个爸爸。郭永波激动的只顾流泪。夜里一宿没睡,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苦了儿子,他为他过去不能负起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而深感内疚。
“李岩的电话是从张巧珍在抚顺的二姨家打过来的,因此我昨天陪着我丈夫找到那里,可是因为李岩是路过这里,为了不耽误学习已离开抚顺,不过张的二姨已答应国庆节放假陪我丈夫去大庆见孩子,看来孩子的存在是事实,我和永波都非常高兴。”
我被突如其来的信息搞晕了,我这个一向自信的人,此时也对这个案件产上了几分狐疑。我是个求真的人,如果停下来不办了,我对自己都无法交待。委托人走后,我决定提前实施第二套方案。
下午,我开着吉普车去市公安局一处请来了文检专家冯庆禄。他是我尊敬的前辈,也是我在刑警工作时的老朋友。我没有向他介绍案情,只是请他来看那些信件,听那录音。老冯在全国公安系统是这方面的权威,能把他请来是很大的面子。只见他对那几封信件耐心而细致的翻检,时而又拿起笔在纸上圈圈点点,时而又静静的在纸上端详信上的字迹。我在一旁屏息观察老冯的举动。十几分钟后,老冯抬起头,自信地说:“广刚,可以肯定,信绝对不是十几岁的中学生写的,从字体和文法语气上看肯定是个成年人所写。”然后,他又反复听录音,最后,他拿起笔在鉴定结果上写到:“这些信件绝非出自15岁的高中学生之手。从字体和文法上判断,应为初中文化的成年女性所写。录音带虽为少年男性嗓音,但成人语气太重,缺少中学生的语言特征。特别是听起来语调较平,像是在背诵,因此判断其并非发自内心。”写完,他郑重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干我们这行的,对自己出具的任何文字材料,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多年来养成的职业道德。看了老冯的鉴定,我的心里更有数了,我确定自己对本案的定性是正确的。
既然这信是伪造的,那么它又出自何人之手呢?张巧珍自然逃不出我们的视线。随即我开车带上苏琼大姐来到铁路局沈铁分局某单位人事处,为不惊动工作目标,我们借用了最合适的身份,以最合情理的由头,找了最接洽的关系,查阅了张巧珍的人事档案。档案很简单,只有一份职工登记表象是张巧珍自己填写的。人事处的工作人员很热情,不但帮我们复印了这份登记表,还在上面签上字盖上章,“此件系张巧珍档案中职工登记表,供参考。”章子是铁路局某某工程段人事处档案室。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查阅张巧珍的档案不仅便于我们核对信件笔迹,更大的收获是在社会关系一栏中,我们发现张巧珍有一个老姨,名字叫杨枫琳,在医大附属医院工作是内科的护士长,这一社会关系的发现使案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7月骄阳似火,我驾驶着我的吉普车,车中坐着我的搭档苏琼。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使我们很快来到了那所附属医院。我们并没有通过组织,而是径直找到了那位护士长杨枫琳。我们很客气的说明来意,并先告知没有通过组织找她是为了避免对她的影响。通过我们语重心长的疏导,杨枫琳表示愿意实事求是配合我们的调查工作。现附杨枫琳谈话记录如下:
杨枫琳沈阳医大某附属医院内科护士长
谈话时间:1993年7月9日
地点:沈阳市医大某附属医院小会议室
与被调查人张巧珍是姨、甥女关系
调查人:苏琼、孟广刚
张巧珍是我外甥女,我从小带她像自己的孩子,她不太立事,好撒谎。
张巧珍是和小郭非婚生过孩子,记得那是1977年11月的事,但生下来后是个死胎。开始我和我姐姐、姐夫都没想到是怀孕。没看出来,以为她病了,当时她的脚、脸都已浮肿,我带她到医院看医生,大夫说不用看了,问她自己吧。那时都七、八个月了。去医院后,巧珍不得不说实话。后来到日子了,都不行了,她到我家找我,我领她到市妇婴医院。到医院都露头了,大夫说不行了,马上就进产房。当时不得已一切手续都以我的名誉办的,写的我的名字杨枫琳,但丈夫一栏写的是郭永波。她进产房后,我们在窗外看见小孩子头很大,窗玻璃上刷油漆,有透亮的地方,但大夫说是死胎,生下来就没活。我们还很庆幸,少了麻烦事,也没细问什么毛病。因为我们全都反对这门亲事,再说他们已经分手了。
近两年巧珍和丈夫离了婚,她又下岗了。她生活很困难,又追求奢适,她曾有过一些欺骗行为。如:给谁买建筑材料,人家把钱拿来她就花了。后来人家来要钱,要材料她都没有;我姐只好找我们借钱。她还因给人家买车票、买自行车把人家钱花了还不上被人家打过。
我姐姐、姐夫就这一个女儿,老年就靠她了;希望能给她一个自新的机会,挽救她,能从轻处理她。
同杨枫琳的谈话,苏琼做了询问笔录,杨枫琳本人签了字,按上了手印,我还进行了录音。
第二天,在医院刚刚上班的时间我们就赶到了市妇婴医院,在保卫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我们查到了当年张巧珍的住院病志。这份编号为57618的病志上写着:姓名杨枫琳;性别女;爱人姓名一栏上写着:郭永波。临床最后诊断为初孕7个月,中引,自然分娩一男死婴。我们复印了这份病历,并要求医院盖上公章,因为它是本案最具证明力的一份证据。
看来这场利用情感编制的闹剧似乎该落下帷幕啦。可那个活生生的男孩是谁?那些信件?那录音又是怎么回事?看来我们已没有再走弯路的必要了,也无须顾虑委托人要求保密的承诺了!
查到张巧珍中期引产的病历证明,加上与杨枫琳的谈话记录,可谓物证、人证俱全,看来戳穿张巧珍弥天大谎的时机已经成熟,我决定直接传讯张巧珍。可一个私人侦探哪有这样的权力?我决定把此案以刑事案件的名义介绍给一个公安派出所,因为那个所长曾经是我带过的徒弟,他一直尊称我为老师。
早上9点钟,讯问开始了:“你叫什么名字?”“张巧珍。”“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她一一回答着问话……“张巧珍,听说你有个孩子已经15岁了,在大庆念高中?”问话开始切入正题。她不语,等待,观望。“张巧珍,照片上这个孩子你认识吗?”金所长拿着李岩的照片在对张巧珍发问,我补充着:“这孩子倒蛮像你的,这么多年你忍辱负重供养他真难为你了!”她反问我们:“你们在说什么,谁是我的儿子?我只有一个女孩。”“张巧珍你不用装糊涂了,你的玩笑未免开得太过了。你的行为是犯罪!蹲下!”金所长开始唱起黑脸。张巧珍真的乖乖地蹲在地上。“你看看这是什么?铁证如山还想抵赖?”金所长亮了底牌,把中期引产的死婴病例证明材料抖在她面前。讯问开始白热化,金所长唱黑脸,我则唱红脸,我语重心长的对张巧珍说:“你用情感编织的一幕闹剧该收场了。你知不知道为了这个并不存在的孩子,郭永波被折磨的精神恍惚、寝食难安?他的家庭也因为你而面临危机?你是怎么想的?难道你就没有良知吗?”当听到杨枫琳的谈话录音时,张巧珍开始失声痛哭,这哭声是事情败露的愤恨还是良心的发现不得而知。
张巧珍开始坦白交代了,她红肿着眼睛对我和金所长说:“我知道我错了,我的做法太缺德,我犯了罪,欺骗了他的感情,还骗了他很多钱。我现在很后悔,请别抓我,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后又稍加平静,慢慢的说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时我让她坐下来慢慢叙述。
自从张巧珍和郭永波分手后,郭永波在张巧珍的心里已经被淡忘了。突然有一天,张巧珍在商场里碰到了一位老同学,多年不见,分外亲热,这位女同学告诉张巧珍,郭永波现在自己开了个厂子,成了大款了,他的老婆可享福了,可惜没个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郭永波的飞黄腾达,让张巧珍的心理失去了平衡。这天晚上,她失眠了。如果当年他们没有分手,现在的厂长夫人应该是她。如果他们的儿子没有死,现在也该有十几岁了。想到儿子,张巧珍的心里突然冒出一个计划。在这个计划中,她的儿子复活了,成了她向郭永波报复的武器。
张巧珍刚开始实施这个计划时,还有点儿心虚,毕竟是无中生有的欺骗啊!可她又不甘心放弃,终于在一个雪天,她拿起了电话,向罪恶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刚开始,我很害怕被他识破,可他对孩子的事深信不疑。可能是他太善良了,每次他想见孩子我都想办法绕过去了,他还是没有发现,使我每次骗钱都屡屡得手。这更刺激了我,我想尽办法让他渴望见到孩子,相信孩子的存在。现在如果你们不说,他可能还不知道我在欺骗他。”“那信是怎么回事儿?”我在发问。看到她有点儿紧张,语无伦次。我告诉她冷静的交代犯罪事实,交代清每个细节,以求得被害人的谅解和从宽处理。“信是我写的,托经常到大庆出差的朋友在那里邮寄的,照片和录音带都是我老姨的孩子的,照片是我从她家偷来的,录音是我写完稿后,骗他有感情的朗读后录下来的。我都说了,我错了,我对不起郭永波和他的家,我以后好好改。”说完她双手捂脸又哭了起来,泪水顺着她的指缝流下来,双肩随着抽泣声不停的颤动。这个骗子的堡垒被摧毁了,整个人也好像阳光下的雪人一样软绵绵的塌了下来……讯问结束,我让张巧珍重新复制了李岩的来信,此案才算划上了一个句号。
我们的调查结束了。我打电话把王雅兰请到我办公室,让她看所有的证据。她一边看一边连连向我道谢。她说:“这件事折磨了我们好几年,你们只用了十几天就查了个水落石出,我太感谢你们了!我丈夫提起李岩就唉声叹气,甚至掉眼泪。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这个根本就不存在的儿子,可让他伤透了心,头发都愁白了。明天,我一定把他领来,请你亲自给他解开这个迷团。”
第二天,王雅兰果然带来了一名男子。他衣着得体、很有风度,但目光暗淡、身心疲惫。王雅兰介绍说,这就是她的丈夫郭永波。并向她的丈夫介绍说:“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孟大侦探。”
郭永波疑惑地看着妻子,问:“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王雅兰说:“一会儿你就明白了,孟所长可帮了我们的大忙。你不是一直想见到李岩吗?可以说是朝思暮想,孟所长会告诉你他在哪儿。”郭永波吃惊地说:“雅兰,你请私家侦探调查我儿子?”
王雅兰说:“事实证明,李岩不是你的儿子。”
郭永波说:“你胡说。”
我把话接过来对他说:“这是事实,并非胡说。我非常理解您,但我必须郑重的告诉你,你受骗了!”
于是,我又把张巧珍当年的分娩病历拿给他看,眼泪从他的脸上滚落下来。此刻,他不是一个厂长,不是一位丈夫,也不是一个被欺骗的人,而是一个刚刚失去儿子的父亲。14年前,他只是一个涉世不深的青年。他还不懂得一个男人应该怎样做父亲,他更不懂得一个儿子对于父亲来说意味着什么。可以说,他是在儿子死去14年之后,才感受到失去儿子的痛苦。
郭永波跌坐到沙发上,泪如雨下。我把纸巾递给他,许久,他才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张李岩的照片,说:“那这个男孩儿是谁?他为什么长得像我?”
我说:“这完全是个巧合。”
我把李岩的照片、出生证明拿给他看,又让他听李岩的录音。他失神地说:“原来他不是我的儿子,可他为什么要给我写信,还写得那么感人?”
我说:“那些信不是这个孩子写的,他给你的录音也是受别人指使,照本宣科。”
我拿出市公安局笔迹鉴定专家冯庆禄的鉴定,又拿出张巧珍的坦白交代及她复制的李岩来信,递给他。他读后如梦方醒地说:“信上的字确实像张巧珍写的,但时间太久了,我就没想起来。关键是我压根儿也没想到,巧珍她会骗我。”
王雅兰说:“你是思儿心切呀!”
我说:“因为你太善良了!俗话说,血浓于水,儿子哪能不牵着父亲的心啊!只因为你有一份感情因素含在里面,所以才一次次的上当!”
郭永波对妻子说:“还是人家孟所长理解我。”
我说:“可真正爱你的人还是你的妻子王雅兰啊,如果不是她有一份警觉,来找我们调查,你至今还得在苦海里挣扎。”
郭永波说:“是啊,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啊!”
我说:“郭厂长,这件事不仅给你造成了经济损失,还给你和你的家庭带来了严重的精神伤害和感情伤害,你完全可以起诉张巧珍,我们为你找到的证据非常充分,法律会还给你一个公道。”
王雅兰接过我的话说:“我们不想追究她的法律责任,钱也不要,她只要从此以后不再打扰我们这个家就行了。”
王雅兰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的大度赢得了丈夫的感激和信任。
这个案子圆满结束了,在离开侦探所之时,王雅兰和郭永波再次向我道谢,我对郭永波说:“在这起案子中,你虽然是受害人,但你也有责任。你的感情不能不设防啊,不设防就会被人利用。古人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你当初有一点警惕性,也不至于被骗得这样惨,让老婆孩子都跟着受害。幸亏你有一个聪明理智的妻子,如果你的妻子蛮横无理,为这件事跟你闹起来,恐怕你就要妻离子散了。”
郭永波说:“是啊,想想这几年我过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我为自己的轻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一定吸取教训,一定珍惜我的妻子和我的家庭。孟探长,我感谢你!不仅是感谢你破了这起案子,我更感谢你教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教我懂得了珍惜生活。”
我说:“我也要感谢你们,很多人生的真谛都是我在办案的过程中悟出来的,可以说,你们是我的顾客,也是我的老师。”
郭永波说:“您太客气了,还是让我们做朋友吧。”
我说:“好吧,我喜欢和善良的人做朋友,不过,我希望你们不要再成为我的客户了。”
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的第一案,就其性质而言,既是一起民事案件,又近乎刑事犯罪案子,当事人似有婚外情色彩,又设置着诈骗圈套,侦探的介入,仿佛还进行一场关于儿子的打假行动。在这一案件里,我们通过事实真相的还原,还原了人心的良善和法律的尊严。
|